圣姑庙简介
(云航网格板)安平圣姑庙是省保文物,始建于东汉。是光武帝刘秀降旨修建的。元代大德十年也就是公元一三〇六年,在原庙东侧筑台重建。又经过明清两代多次扩建方有后来的规模。圣姑庙独特之处是她的山门并没有在安平,而是远在东汉都城洛阳。可惜的是全部建筑焚毁于日寇的战火当中。现仅留圣姑庙遗址,部分残件在河北博物馆收藏。
前有牌楼三间为四柱三楼,上有敕封金字匾,下边横出金字孝感圣姑庙。经过碑廊便是圣姑庙的主体,七十层石阶的蹬道,数十尺高台上的工字形大殿。远远望去大庙红墙绿瓦掩映在云雾之中,彷佛是空中仙阁,被称为“仙台”、“圣姑山”,非常宏伟壮观。拾阶而上,有水神、火神护庙,东南、西南两角有钟楼、鼓楼。殿前还有山神、土地庙。大殿共有三进,前殿东西两侧各有五个武士塑像,岑朋、马武等威武雄健。中殿两旁塑有众多女像,有送子娘娘、偷子娘娘等。三进后殿是圣姑庙重心,正中高座上塑有三位女神像,正中间即是孝感圣姑。
相传圣姑姓郝名女君,周末时安平会沃村人。品行贞洁,性格善良。父生背疮,久治不愈,她用口吸吮疮口脓血秽物,治好父病。为孝敬父母终生不嫁。父母死后,“寝毡枕块”守墓三年不懈怠,她的孝道感动上苍,成了神仙。东汉时刘秀在河北遇险,得到她的神助,后被封为孝感圣姑。
《魏书地形志》载:“安平有楼,女贵人神。”其“楼”指安平圣姑庙,其“女”指圣姑。周末,当地有一郝氏女,大孝,吮父疮,尝母药,寝毡守冢,扶困乡里。被封为“布衣仙神”,尊为圣姑。相传,西汉末年,曾显灵用半罐水,解刘秀兵马之危。刘秀称光武帝后,敕封“孝感圣姑庙”。该庙于1945年毁于战火。2009年,安平县委政府募资重修圣姑庙,今已落成。
——作者注
《魏书地形志》曰:“安平有楼,女贵人神。”乃述周末本郡郝女,吮父痈尝母药,寝毡守冢。执瓯化露,解刘秀战窘之危。光武感其孝义,敕建斯楼。嗣后历朝奉拜,香火连延千载。俟倭犯华,滢滢善地,尽焚兵燹。悲夫!立幡失地,灵鹤杳然,残台遗恨,孝圭何依!
屡有善者欲葺,皆不得时利。岁至己丑,惠和及物,盛景欣欣,县府卓议,募资重修。凡贤商达士,朴庶仁儒,不论华夷,无分穷通,皆垒德不吝,解囊纷纷。官民矢心戮力,宏阙凌台悦然!
庙构依承旧制,奇瑰再复。宝号赫然高铭,隆穆孚归。正殿三进,前后同矩两设,中束其腰,工形舆治独勘。前堂灵官神武,净坛驱祟,持正宁龛。中堂神列六十纳甲,各司灵职,同佐祥仪。后堂安坐仙姑圣像,庄仪清芷,凛目攫心。神瓯一执,柔水化劫从天理;主辅三尊,馨怀济世燮人和。有传,二姑扶危医患,三姑祈霈饶菽,惠施百里,善播八方。殿前东西两配,左供娘娘三姝,寓福永丁旺。右奉文武财神,庇物阜商兴。殿后设堂“观稼”,察体农耕,桑麻固本。壁绘聃仙道祖,纵深挈领,弘理承宗。
欤乎!安平悠悠古郡,汉开县治,孝毓含章,英才辈出。今珠镶瑞地,韵收点睛。看雄台伟殿,灵熙风物。碧瓦红檐,惹唐风汉韵;斗拱楹照,见清砌元雕。顿鼓疏钟,云中仙姑送语;高香清愿,案前对默闻心。有斯而沐,厚吾矣哉!
吾辈幸矣,历重光之盛,县府善焉,释孝义于兹。幸大吕续声,拯浮心于不古;引善水成渠,疏积弊以政通。登台恭袂,拜自凡咨拙意;缄语凭栏,悟从旷典鸿经。领馨慧性,人心向孝则仁行无量;格物修真,人心怀明则德进有期。感青昊昭昭,降仙予秀,孝禀天音化处;念苍生攘攘,祈笃通缘,善规人事雍风。天韵神歌,九州绝唱,一代孝懿,千古谁臻?
诗云:圣瓦神台落阙深,苍碑遒字有吟人。
惟将妙相驳诳欲,但教梵心度念嗔。
半皿醍醐酬铁胄,一方化境悦和音。
千年此孝归宁处,占古灵香幻亦真。
云航踏步板、网格板